值得警惕的思维陷阱
发布日期:2015-03-26浏览:1137
企业领导者探寻实现领导目标的新规律、新方法、新举措,离不开领导实践基础上的思维创新;而要实现思维创新,前提是把自己的思维定位于新的深度、广度、高度和速度。而在思维的过程中需要警惕落入两种思维陷阱。
一、警惕“霍布森选择”的陷阱
什么是创新?通常的理解就是“打破框框”。所以,创新思维,就是要求企业领导者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,突破思维空间的限制和束缚。 企业领导者创新思维是为领导实践服务的。在企业日常管理中,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决策和用人,而决策和用人的重点都是作选择,选择的重点是思维创新,思维创新的前提是打开思维空间,否则,决策和用人就不会有更多、更新的选择。
企业领导者思维创新最忌掉进“霍布森选择”的陷阱:霍布森是一个做马匹生意的商人。他承诺:买或是租我的马,只要给一个相同的低价格,可以随意选。其实这是一个圈套。他把马圈只留一个小门,大马、肥马、好马根本就出不去,出去的都是些小马、瘦马、赖马。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。大家挑来挑去,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,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——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,其实质是小选择、假选择、形式主义的选择。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,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。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,当然不会有创新,所以它是一个陷阱。
思维的空间大一些,领导者就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,从而突破诸多“霍布森选择”的限制。比如致富决策,不只是有“愚公移山”一种方法、一种精神,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和出路。可见,符合实际的选择不仅有一种,就看你是否能打开思维的空间去发现。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,但道理只有一个:好的选择都是在限制中逼出来的,就看你愿不愿意换脑筋。换一种想法,多一条思路,正确的决策就找到了。
同样的道理,用人重在如何选人。通常,大家习惯在熟人中选,在身边选,“在矬子里面拔将军”,选来选去把最好的给选掉了,把最好的方案选掉了,最后造成了失误。这种思维有时是自知自觉的,这同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素质有关;有时是不知不觉的,这同企业领导者的管理能力有关。在管理实践中,我们应该能够经常调整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,这样就不会掉进新的“霍布森选择”的陷阱。
二、警惕“布里丹选择”陷阱
要做到思维创新,不仅要求企业领导者善于打破框框,拓宽决策和用人的选择余地甚或独辟蹊径,而且要求企业领导者在面临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条件具备的时候,能够把握机遇,提高思维创新的速度和效率。
“布里丹选择”陷阱出自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。有一个叫布里丹的外国人,他的驴子饿得咕咕叫,就牵着驴子到野外去找草吃。看到左边的草很茂盛,他便带驴子到了左边,又觉得右边的草颜色更绿,他就带他的驴子跑到右边,但又觉得远处的草品种更好,他便牵着驴子到了远处。布里丹带着他的驴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,一会儿远一会儿近,始终拿不定主意。结果,驴子被饿死在途中。
只有一条道儿不存在选择问题,让人徘徊的往往是十字路口。同样,当企业领导者的决策面临的选择空间很大时,确定标准,优先排序,及时而果断地作出决策是非常重要的。布里丹的驴子面对那么好的草场饿死了,致命的问题就是没有及时确定选择标准。高矮、颜色、品种,究竟哪个是最重要的?没有排序,把决策的时间无限地拉长了。综观某些企业、某些方面的改革,一拖再拖,不能快刀斩乱麻,弄得员工干也不是,不干也不是,于是就在那里等着、靠着,等别人创经验,等上级来给办法、给答案,不敢试,不敢闯,争论来争论去,结果失去了发展的优势和机遇。优秀的人才靠老了,气跑了,被挖走了。而有的人似乎仍然没有从差距和危机中体会到抓紧时间意味着什么!这种现象无异于“布里丹选择”。
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最佳选择的。最佳、最优是相对于标准而言的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讲过一个有关价值标准的故事,很有哲理: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。路上,开始时孙子骑驴,爷爷在地上走,有人指责孙子不孝;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,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;于是二人都骑上了驴,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,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;最后爷孙二人都下了驴,徒步跟驴走,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:看!一定是两个傻瓜,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不骑呢?爷爷听罢,叹口气说: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,可这样一来,岂不更让人笑掉大牙?
所以说没有价值标准,就无从判断和选择,也就没有了是与非。企业领导者在决策的时候,都是在限制中进行选择,创新思维是有限制条件的。资源、权力、时间等等都有限制。在这种限制中如何去选择呢?这就取决于选择者的标准,是侧重历史、现实,还是未来?是依规章制度、依理,还是依情?是采取悲观策略、乐观策略,还是最小遗憾策略?针对的问题不同,选择的标准和依据就不同。不过,无论是怎样的选择,都不会是最佳、最优的选择。
有些企业领导者在决策和用人时总希望最优、最佳,实际上是走进了一个认识误区。最优是一轮水中月,是决策的敌人。正确决策和用人最重要的原则是给出满意的标准并排序。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谈香港问题的时候说,收回香港是主权问题,是不能谈判的,其他都可以谈。这就是在实践“一国两制”上的标准排序。在现代企业竞争中,不是大鱼吃小鱼,而是快鱼吃慢鱼,是聪明鱼吃笨鱼。企业领导用人也不能用十全十美的人才标准去衡量,急需的那一类人才是要优先考虑的,而且要按照满意的标准马上选用。
只有及时决策、适时用人才能赢得时间。时间就是金钱;时间就是生命;时间就是效率,在日益复杂和高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中,时间观是个核心要素。思维创新,既要善于选择,还要学会放弃。当我们选择了51%的价值,就要毫不犹豫地放弃49%的机会成本,全力把51%变成100%。善于决断是良好的思维品质。
一、警惕“霍布森选择”的陷阱
什么是创新?通常的理解就是“打破框框”。所以,创新思维,就是要求企业领导者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,突破思维空间的限制和束缚。 企业领导者创新思维是为领导实践服务的。在企业日常管理中,企业领导人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决策和用人,而决策和用人的重点都是作选择,选择的重点是思维创新,思维创新的前提是打开思维空间,否则,决策和用人就不会有更多、更新的选择。
企业领导者思维创新最忌掉进“霍布森选择”的陷阱:霍布森是一个做马匹生意的商人。他承诺:买或是租我的马,只要给一个相同的低价格,可以随意选。其实这是一个圈套。他把马圈只留一个小门,大马、肥马、好马根本就出不去,出去的都是些小马、瘦马、赖马。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。大家挑来挑去,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,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——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,其实质是小选择、假选择、形式主义的选择。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,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。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,当然不会有创新,所以它是一个陷阱。
思维的空间大一些,领导者就会有更大的选择余地,从而突破诸多“霍布森选择”的限制。比如致富决策,不只是有“愚公移山”一种方法、一种精神,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和出路。可见,符合实际的选择不仅有一种,就看你是否能打开思维的空间去发现。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,但道理只有一个:好的选择都是在限制中逼出来的,就看你愿不愿意换脑筋。换一种想法,多一条思路,正确的决策就找到了。
同样的道理,用人重在如何选人。通常,大家习惯在熟人中选,在身边选,“在矬子里面拔将军”,选来选去把最好的给选掉了,把最好的方案选掉了,最后造成了失误。这种思维有时是自知自觉的,这同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素质有关;有时是不知不觉的,这同企业领导者的管理能力有关。在管理实践中,我们应该能够经常调整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,这样就不会掉进新的“霍布森选择”的陷阱。
二、警惕“布里丹选择”陷阱
要做到思维创新,不仅要求企业领导者善于打破框框,拓宽决策和用人的选择余地甚或独辟蹊径,而且要求企业领导者在面临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条件具备的时候,能够把握机遇,提高思维创新的速度和效率。
“布里丹选择”陷阱出自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。有一个叫布里丹的外国人,他的驴子饿得咕咕叫,就牵着驴子到野外去找草吃。看到左边的草很茂盛,他便带驴子到了左边,又觉得右边的草颜色更绿,他就带他的驴子跑到右边,但又觉得远处的草品种更好,他便牵着驴子到了远处。布里丹带着他的驴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,一会儿远一会儿近,始终拿不定主意。结果,驴子被饿死在途中。
只有一条道儿不存在选择问题,让人徘徊的往往是十字路口。同样,当企业领导者的决策面临的选择空间很大时,确定标准,优先排序,及时而果断地作出决策是非常重要的。布里丹的驴子面对那么好的草场饿死了,致命的问题就是没有及时确定选择标准。高矮、颜色、品种,究竟哪个是最重要的?没有排序,把决策的时间无限地拉长了。综观某些企业、某些方面的改革,一拖再拖,不能快刀斩乱麻,弄得员工干也不是,不干也不是,于是就在那里等着、靠着,等别人创经验,等上级来给办法、给答案,不敢试,不敢闯,争论来争论去,结果失去了发展的优势和机遇。优秀的人才靠老了,气跑了,被挖走了。而有的人似乎仍然没有从差距和危机中体会到抓紧时间意味着什么!这种现象无异于“布里丹选择”。
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最佳选择的。最佳、最优是相对于标准而言的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讲过一个有关价值标准的故事,很有哲理: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。路上,开始时孙子骑驴,爷爷在地上走,有人指责孙子不孝;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,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;于是二人都骑上了驴,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,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;最后爷孙二人都下了驴,徒步跟驴走,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:看!一定是两个傻瓜,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不骑呢?爷爷听罢,叹口气说: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,可这样一来,岂不更让人笑掉大牙?
所以说没有价值标准,就无从判断和选择,也就没有了是与非。企业领导者在决策的时候,都是在限制中进行选择,创新思维是有限制条件的。资源、权力、时间等等都有限制。在这种限制中如何去选择呢?这就取决于选择者的标准,是侧重历史、现实,还是未来?是依规章制度、依理,还是依情?是采取悲观策略、乐观策略,还是最小遗憾策略?针对的问题不同,选择的标准和依据就不同。不过,无论是怎样的选择,都不会是最佳、最优的选择。
有些企业领导者在决策和用人时总希望最优、最佳,实际上是走进了一个认识误区。最优是一轮水中月,是决策的敌人。正确决策和用人最重要的原则是给出满意的标准并排序。邓小平在同撒切尔夫人谈香港问题的时候说,收回香港是主权问题,是不能谈判的,其他都可以谈。这就是在实践“一国两制”上的标准排序。在现代企业竞争中,不是大鱼吃小鱼,而是快鱼吃慢鱼,是聪明鱼吃笨鱼。企业领导用人也不能用十全十美的人才标准去衡量,急需的那一类人才是要优先考虑的,而且要按照满意的标准马上选用。
只有及时决策、适时用人才能赢得时间。时间就是金钱;时间就是生命;时间就是效率,在日益复杂和高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中,时间观是个核心要素。思维创新,既要善于选择,还要学会放弃。当我们选择了51%的价值,就要毫不犹豫地放弃49%的机会成本,全力把51%变成100%。善于决断是良好的思维品质。